机器人市场逐渐崛起 个性化服务是关键
2014-12-20 0:35:01 点击:
作为南海的工业重镇,狮山镇无论是在工业制造还是高端装备制造业都是首屈一指,而随着用工荒越来越突出、企业转型升级和外部竞争等众多内源与外源因素影响,机器人正成为一股时尚风潮席卷狮山、佛山乃至全国。
逐渐普遍化的机器人应用
黄耀文是珠江富士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工程师,他清楚记得,在引入机器人时候,公司的焊接车间有10个焊工,他们每年完成大约5000多台电梯轿厢底盘的焊接。然而在引入了机器人之后,现在车间只需要一个技术工人控制程序,就代替了之前的10个焊工。
而最让黄耀文惊喜的是,机器人焊接出来的产品质量更加稳定有保障。“我们把这个底盘拿到专门的质量检测所检验,品质比之前人工焊接出来的产品有明显提升。”
尝到甜头的不止富士电梯。同样是在佛山高新区松夏工业园里面的青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也迎来了两位特殊的机器人“员工”。笔者在焊接车间里面看到,一位工人把需要焊接的金属制品放到模具上,机器人就能够迅速将金属制品焊接好。
“焊接工作比较辛苦,一般80后都不愿意做。”青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振业说,除了不用担心找不到技工外,机器人焊接出来的产品质量更加稳定,速度更加快,而且机器人不会累,工作时间是技工的三倍。
不仅工作效率提高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也大大减少。“原来焊接车间需要8个技工,在引入两个机器人之后,我只需要聘请两个普通工人就可以了。”钟振业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引入两个机器人花费了将近70万元,原来技工月薪是5000元,8个技工一年工资是48万元。而现在只需要两个普通工人,月薪3000元,年薪是7.2万元,那么一年就可以节省约40万元的工资。换言之,两个机器人的投入两年就能回本,但是机器人的寿命一般能用10年以上。
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大企业都已经掀起“雇佣”机器人的风潮。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宣布已启动“三年内造百万台机器人”计划,用机器人代替部分工人;2009年,比亚迪公司耗资数亿元引进了13台ABB喷涂机器人,可全自动完成整个车身的油漆喷涂工作,油漆膜厚误差控制在2微米以内。
同样作为汽车生产商的南海福迪汽车也迎来了他们的机器人新员工。笔者了解到,该企业在二期厂房建设项目里,新建了一条自动焊接车架生产线及一条焊接车身总成生产线:车架生产线引进了日本安川焊接机器人,以及配备高端的福尼斯·OTC二氧化碳焊接机,车架大部分的焊缝依靠机器人完成。
“以往手工焊接一直存在焊缝长短不一、宽窄不齐和手抖焊接不均匀而导致焊缝不光滑等问题,而机器人焊接则完全克服手工焊接的问题,保证了每一台车架焊缝位置的一致性,产品的质量也有了保证。 ”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引进焊接机器人后,福迪汽车的车架焊接生产线规划下线能力为6分钟/台,单班下线能力为70-80台/班。自动化生产线比纯人工生产线效率提高了50%以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崛起的机器人市场
众多企业青睐工业机器人的背后,是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的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在佛山企业工商登记中经营范围列有“机器人装备”的企业有20多家,但仅仅南海工商登记的企业就达到10几万户,庞大的需要让机器人装备行业成为一个“香饽饽”。
有分析认为,“十二五”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5%至20%的速度增长,机器人产业将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机器人产业。
“订单根本接不完,现在松夏工业园的厂房正在扩建,但是客户还是排着队来求,需求很大。”佛山龙甲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昕春说,企业里面只有研发团队、技术团队和售后服务团队,根本就不需要设立营销团队。
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增长就开始迎来蓬勃的发展,德国KUKA机器人、日本川崎机器人等世界500强的机器人制造公司,近年来也将市场重点转到了中国,ABB公司甚至把自己的全球总部搬到了中国。
即便如此,这些大公司应对国内一众大企业已应接不暇,根本无暇顾及众多的中小企业。“我创业之前是在广州松下机器人技术中心,当时很多中小企业来找到我们,但是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接待他们,都是面对丰田、本田这些大企业。”李昕春说,他在机器人行业打滚了20年才跳出来自己创业,其中一个原因也是看好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
虽然只有短短5年创业时间,但是龙甲公司在国内已经积累了200多家企业客户,其中不乏一汽大众、美国林肯电梯、广州通用集团、美的、华帝、富士康和东风雪铁龙等知名大企业。
而在众多客户里面,佛山本地市场约占四分之一,除了涉及到大企业外,很多只有几个人的小企业也成为了龙甲机器人公司的客户。据悉,去年龙甲机器人公司的销售额是3600万元,而今年上半年已经超过3600万元了,预计今年可以实现销售翻一番。
能否提供个性化服务是关键
尽管机器人行业炙手可热,不过,李昕春认为,工业机器人行业并非容易进入。“机器人要有很多的配套设备,要真正帮客户解决的是配套设备系统工程。”他表示,机器人整机生产只是一方面,软件系统和集成系统的开发更关系到产品的应用领域和范围,要瞄准目标企业的功能诉求,针对相应的方向做针对性的研发,才更能体现机器人产品的增值效益。
“其实机器人本身的技术已经成熟了,但我们对机器人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还不高。”李昕春说,很多企业甚至10年前就有购买机器人,但是要买机器人容易,要用好机器人就很难。而在笔者采访期间,就有香港的企业给李昕春电话请教如何用好生产家具的机器人,而该家企业早在7年前就已经购买机器人却一直用不好。
“必须要给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要给客户系统解决方案。”现在一个机器人一般价格是20万左右,其实很多企业都买得起,但是以前确实用不起。李昕春说,大企业生产的机器人都是通用性的,他不会特定为了你一家企 业而去设计,所以对于本地机器人企业来说,最核心的两个技术在于减速机和控制软件。
在他看来,必须依靠控制软件来给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目前我的客户广泛涉及到家用电器、食品包装、家具制造、喷漆、铸造、精加工等,每一个行业甚至每一家企业遇到的问题都会不同,必须针对企业进行解决。”李昕春举例说,之前九江乐从就有做家具的客户,想购买喷漆的机器人,在这过程中,他开发出来的机器人还一并解决了喷漆带来的环保废气等问题。也正因此,九江乐从的很多家具企业都找到他,一共订做了几百台喷漆机器人。
当然,企业并非全才,不可能对所有行业都了如指掌,但是李昕春认为之间是有相似之处的。例如之前一款检测机器人,能在三分之一秒内把不达标的产品挑出来。这本来是给一家金属产品企业设计的,但是后来也可以用在一家药企上面,因为都是挑拣不合格产品,之间是有共通的地方。
“目前我们10几个专家研发团队也正在研发自己的机器人。”李昕春说,目前国内的电机、驱动器、减速器、控制器等很多机器人零配件还是依靠进口,国产机器人的制造成本甚至比国外整机的价格还高。他希望,通过团队的研发最终实现机器人全部国产化。
逐渐普遍化的机器人应用
黄耀文是珠江富士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工程师,他清楚记得,在引入机器人时候,公司的焊接车间有10个焊工,他们每年完成大约5000多台电梯轿厢底盘的焊接。然而在引入了机器人之后,现在车间只需要一个技术工人控制程序,就代替了之前的10个焊工。
而最让黄耀文惊喜的是,机器人焊接出来的产品质量更加稳定有保障。“我们把这个底盘拿到专门的质量检测所检验,品质比之前人工焊接出来的产品有明显提升。”
尝到甜头的不止富士电梯。同样是在佛山高新区松夏工业园里面的青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也迎来了两位特殊的机器人“员工”。笔者在焊接车间里面看到,一位工人把需要焊接的金属制品放到模具上,机器人就能够迅速将金属制品焊接好。
“焊接工作比较辛苦,一般80后都不愿意做。”青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振业说,除了不用担心找不到技工外,机器人焊接出来的产品质量更加稳定,速度更加快,而且机器人不会累,工作时间是技工的三倍。
不仅工作效率提高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也大大减少。“原来焊接车间需要8个技工,在引入两个机器人之后,我只需要聘请两个普通工人就可以了。”钟振业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引入两个机器人花费了将近70万元,原来技工月薪是5000元,8个技工一年工资是48万元。而现在只需要两个普通工人,月薪3000元,年薪是7.2万元,那么一年就可以节省约40万元的工资。换言之,两个机器人的投入两年就能回本,但是机器人的寿命一般能用10年以上。
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大企业都已经掀起“雇佣”机器人的风潮。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宣布已启动“三年内造百万台机器人”计划,用机器人代替部分工人;2009年,比亚迪公司耗资数亿元引进了13台ABB喷涂机器人,可全自动完成整个车身的油漆喷涂工作,油漆膜厚误差控制在2微米以内。
同样作为汽车生产商的南海福迪汽车也迎来了他们的机器人新员工。笔者了解到,该企业在二期厂房建设项目里,新建了一条自动焊接车架生产线及一条焊接车身总成生产线:车架生产线引进了日本安川焊接机器人,以及配备高端的福尼斯·OTC二氧化碳焊接机,车架大部分的焊缝依靠机器人完成。
“以往手工焊接一直存在焊缝长短不一、宽窄不齐和手抖焊接不均匀而导致焊缝不光滑等问题,而机器人焊接则完全克服手工焊接的问题,保证了每一台车架焊缝位置的一致性,产品的质量也有了保证。 ”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引进焊接机器人后,福迪汽车的车架焊接生产线规划下线能力为6分钟/台,单班下线能力为70-80台/班。自动化生产线比纯人工生产线效率提高了50%以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崛起的机器人市场
众多企业青睐工业机器人的背后,是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的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在佛山企业工商登记中经营范围列有“机器人装备”的企业有20多家,但仅仅南海工商登记的企业就达到10几万户,庞大的需要让机器人装备行业成为一个“香饽饽”。
有分析认为,“十二五”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5%至20%的速度增长,机器人产业将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机器人产业。
“订单根本接不完,现在松夏工业园的厂房正在扩建,但是客户还是排着队来求,需求很大。”佛山龙甲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昕春说,企业里面只有研发团队、技术团队和售后服务团队,根本就不需要设立营销团队。
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增长就开始迎来蓬勃的发展,德国KUKA机器人、日本川崎机器人等世界500强的机器人制造公司,近年来也将市场重点转到了中国,ABB公司甚至把自己的全球总部搬到了中国。
即便如此,这些大公司应对国内一众大企业已应接不暇,根本无暇顾及众多的中小企业。“我创业之前是在广州松下机器人技术中心,当时很多中小企业来找到我们,但是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接待他们,都是面对丰田、本田这些大企业。”李昕春说,他在机器人行业打滚了20年才跳出来自己创业,其中一个原因也是看好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
虽然只有短短5年创业时间,但是龙甲公司在国内已经积累了200多家企业客户,其中不乏一汽大众、美国林肯电梯、广州通用集团、美的、华帝、富士康和东风雪铁龙等知名大企业。
而在众多客户里面,佛山本地市场约占四分之一,除了涉及到大企业外,很多只有几个人的小企业也成为了龙甲机器人公司的客户。据悉,去年龙甲机器人公司的销售额是3600万元,而今年上半年已经超过3600万元了,预计今年可以实现销售翻一番。
能否提供个性化服务是关键
尽管机器人行业炙手可热,不过,李昕春认为,工业机器人行业并非容易进入。“机器人要有很多的配套设备,要真正帮客户解决的是配套设备系统工程。”他表示,机器人整机生产只是一方面,软件系统和集成系统的开发更关系到产品的应用领域和范围,要瞄准目标企业的功能诉求,针对相应的方向做针对性的研发,才更能体现机器人产品的增值效益。
“其实机器人本身的技术已经成熟了,但我们对机器人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还不高。”李昕春说,很多企业甚至10年前就有购买机器人,但是要买机器人容易,要用好机器人就很难。而在笔者采访期间,就有香港的企业给李昕春电话请教如何用好生产家具的机器人,而该家企业早在7年前就已经购买机器人却一直用不好。
“必须要给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要给客户系统解决方案。”现在一个机器人一般价格是20万左右,其实很多企业都买得起,但是以前确实用不起。李昕春说,大企业生产的机器人都是通用性的,他不会特定为了你一家企 业而去设计,所以对于本地机器人企业来说,最核心的两个技术在于减速机和控制软件。
在他看来,必须依靠控制软件来给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目前我的客户广泛涉及到家用电器、食品包装、家具制造、喷漆、铸造、精加工等,每一个行业甚至每一家企业遇到的问题都会不同,必须针对企业进行解决。”李昕春举例说,之前九江乐从就有做家具的客户,想购买喷漆的机器人,在这过程中,他开发出来的机器人还一并解决了喷漆带来的环保废气等问题。也正因此,九江乐从的很多家具企业都找到他,一共订做了几百台喷漆机器人。
当然,企业并非全才,不可能对所有行业都了如指掌,但是李昕春认为之间是有相似之处的。例如之前一款检测机器人,能在三分之一秒内把不达标的产品挑出来。这本来是给一家金属产品企业设计的,但是后来也可以用在一家药企上面,因为都是挑拣不合格产品,之间是有共通的地方。
“目前我们10几个专家研发团队也正在研发自己的机器人。”李昕春说,目前国内的电机、驱动器、减速器、控制器等很多机器人零配件还是依靠进口,国产机器人的制造成本甚至比国外整机的价格还高。他希望,通过团队的研发最终实现机器人全部国产化。
- 上一篇:2015中国(苏州)国际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展览会 2014/12/26
- 下一篇:2014年中国机器人市场悄然崛起 201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