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机器人产业争创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
以机器人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正在成为广东引领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16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 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的意见》,提出东莞要全面实施“机器人智造”计划,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发力,通过结合应用先行、产业培育、全链布局、技术引领、集群发展、要素支撑等六大方面,推动东莞机器人智能装备(以下简称“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
作为东莞市科技创新主力军,松山湖(生态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松山湖”)利用创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契机,坚持创新引领探索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机器人产业在最近数年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仅2016年就新增高企17家,平均每4家机器人企业中就有1家是高企。
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表示,接下来,园区机器人产业将积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全面提升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核心竞争力,争创成为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推动东莞乃至广东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创业孵化特色融入核心价值观主旋律
2016年,彭晓南的人生迈进了第69个年头。年近古稀,本应是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年纪,彭晓南却选择了离开熟悉的洛阳,南下东莞松山湖开启新一轮创业。
彭晓南梦想着,早日将自己在高校里研究多年的环面蜗杆机器人减速器技术产业化,颠覆国外品牌对该关键技术的长期垄断,用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达到大疆创新般的成就,让中国智能制造在崛起过程中不受制于人。
这位古稀老人的创业故事,最近被收录到《松山湖创业故事》(第三集)当中。作为当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传播载体,《松山湖创业故事》从2014年开始编著,至今已经连续出版三集,收录了来自松山湖各领域数十名创业者一路走来的所思、所感、所得,其中不乏众多像彭晓南这样来自机器人产业领域的追梦者,为园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凝聚了正能量,营造了良好的创新产业氛围。
据了解,从2016年8月起,东莞市“干部培训云课堂”中,东莞市委组织部还把《松山湖创业故事》内容作为学习课程,借此引导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理解并支持创业者,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正能量支持。
“在发展机器人产业过程中,松山湖一方面做好招商引资,吸引了大疆创新、固高科技、众为兴、智云股份、沈阳机床等龙头企业落户,另一方面也将创业孵化作为发展的主要手段。这一特色决定了,我们需要不断为中小型创新企业的孵化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服务。”
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一名相关负责人透露,相对招商引资,创业孵化“从0到1”过程漫长,因此,园区通过建立提质增效的内部管理体制,组建了机器人产业服务团队,长期跟进机器人行业,探索通过创新服务推进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比如,结合《松山湖创业故事》举办的创业分享会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三年,在鼓励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同时,也为园区机器人企业招引来众多优秀人才;又比如,举办近5年的“周二有约”活动,先后组织了近1000场小型活动,吸引超10000人次参加,活动通过组织园区机器人企业小范围聚会、外出交流等形式,促成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众多对接与合作,也促进了松山湖乃至珠三角机器人产业的融合发展。
重视核心零部件发展构筑国际竞争力
作为松山湖重点发展“4+1”主导产业之一,截至2016年9月底,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已聚集了156家相关企业,初步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系统集成商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条;其中2016年高企新增17家,总数达40家,占园区机器人总数的25%,换句话说,每4家机器人企业中就有1家是高企。
长期以来,我国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长期依赖于国外品牌,制约了机器人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针对这一发展痛点,松山湖在发展机器人产业上一直注重核心零部件的发展,也逐步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重要产业优势。
据统计,园区156家机器人企业里有36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占23%;核心零部件种类齐全,既有专做谐波减速机的本润机器人,也有研制编码器的盈动高科,还有擅长于超声感应的优超精密和擅长视觉识别的思谷公司等。
目前,国内10大运动控制器企业中,固高公司和新时达众为兴均已集聚在松山湖建设研发基地,另有多家运动控制器行业领军企业均有意在当地设立子公司或者分支机构。预计3年后,松山湖有望成为国内运动控制器研究生产最集聚的地方。
机器人产业能否在全球新一轮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关键在于人才。上述负责人透露,通过全球化引智,松山湖已引进与机器人相关的院士1名,省级国际科研创新团队2个、国家“千人计划”3人,已形成了一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世界级的机器人协同研发创新队伍。
2015年9月起,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还与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合作,正式共建粤港机器人学院,旨在为园区乃至全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创业精神强的机器人工程师或创业领军人才。
两大产业生态圈齐头并进
目前来看,松山湖主要形成了以广东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以下简称“广智院”)和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为代表的两大科研机器人产业生态圈。
其中,以华中科技大学为核心的广智院生态圈,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依靠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松湖华科孵化器、大岭山松湖华科产业园等新型研发机构和孵化器平台,在国内招引国内外领先技术和团队到该院进行研发和产业化。
迄今为止,该院已成功招引了大连机床公司研发中心项目等重点项目,其中大连机床东莞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9800万元,重点开展面向3C制造的智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开发,并承担东莞市“机器换人”应用示范及工业4.0智能制造展示与体验。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团队领衔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基地,则按照“从0到1”的发展模式,围绕市场需求,培养一个个有潜力的年轻创业者,逐步成长为一名成功创业家和企业家。
基地倡导利用市场手段(合资成立公司或项目团队),为创业者配备所有资源,包括创业导师(需进行天使投资)、种子基金、创业场地、公共实验室、简单生活配套和日后子女教育的国际学校等。据了解,目前,这一发展模式在国内其他地方尚无案例,可谓松山湖首创。经过数年的探索发展,该产业生态圈已经逐渐完善,企业发展渐入佳境,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关注。
从李泽湘2010年作为广东省第一批创新科研团队进驻松山湖开始至今,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已孵化了李群、逸动、优超三家公司,已引进海内外创业团队30支,创新创业气氛日益浓厚,且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断提速。
以被称为“水上特斯拉”的逸动科技为例,这家企业2014年从一个只有4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起步,经过2年发展,今年产值预计超1000万元、并被全球知名风投公司——红杉资本估值超过1亿元,有望成为松山湖“独角兽”企业的苗子企业。
数读
松山湖机器人产业一览
(数据截至2016年9月底)
企业
共有156家机器人企业,核心零部件企业占比达23%。2016年高企新增17家,总数达40家,每4家机器人企业中就有1家是高企
人才
156家机器人企业共有员工近6000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5000人,占总体人数的83%
研发机构及检测平台
已聚集广东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9个研发机构从事机器人行业研发;东莞市质检中心机器人检测中心等4个检测平台
政策扶持
2014—2016年,东莞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预算2亿元,资助企业利用先进自动化设备进行新一轮技术改造,推动实施“机器换人”。2016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 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的意见》,推出50条配套措施,全面推动东莞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发展。
- 上一篇:美的库卡“翻版”来了,中国工业机器人海外并购有何前景? 2016/12/5
- 下一篇:京东物流全面开放 展示无人车和智能搬运机器人 201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