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为何反对“风口论”?
发动机转得越快,越是需要降温,互联网+也是如此。
过去这一个月,互联网+迅速成为一个新的“风口”。两会报告总理指路、资本市场喧嚣追逐、万众创新铺天盖地,所有迹象都表明,一场巨大的“互联网+”浪潮,正势不可当地汹涌整个中国。
但与此同时,也有人在忧虑与反思。
“我不认可风口论,它充满了投机思维。”2015年3月22日,在中国IT领袖峰会上,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
而在此前,易凯资本王冉等站在投资界人士,也已经发出自己的警告:警惕科技泡沫、警惕“C轮死”。
他们为何担心?
一、泡沫加速膨胀。
最近,将“互联网+”概念推上热度顶点的事件,是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及政府工作报告“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将这一概念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就总理而言,“互联网+”概念的要义在后面的加号。因为他需要的不只是发展互联网,更是要寻找一条融合中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但大家都知道,只要中国政府决定大力扶持某一个行业,都必然会催生一个巨大的行业泡沫,逐利的资本市场会蜂拥而至,跑马圈地,借助政府的力量获得足够利益并迅速退出。
在此之前,如同Paypal联合创始人PeterThiel和王冉所指出的,估值的过度透支已经让整个投资业的融资加速和投资重心前移,并极有可能在2015年形成规模性的后期资本供血系统瘫痪。
当这一现实叠加政策利好,整个互联网行业将变得更加畸形:在政策与资本刺激下,会有更多的初创公司出现,并迅速壮大,然后集体走向出售或死亡。
推动这个趋势加速的另一重力量,是原本沉淀于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和金融市场的民间资本。
三市线房市和传统实体产业的低迷,让相关领域的资本持续外溢,缺乏实体经济支持的金融市场——尤其是二级市场也风波诡谲。
与之相比,寻找好的初创期或中期项目,在后期融资、创业板、新三板、二级市场中通过各种方式退出,一个周期只需要2-3年,回报却高达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创业投资方式,自然成为了各方资本汇聚的低地。
自然,风险进一步加速积聚。
二、合理看待泡沫
当然,对整个市场来说,泡沫并不一定是坏事。
任何一轮大泡沫的产生,都有附生其上的产业基础。而且,只有相对过剩的生产力催生市场竞争,才能促进企业加快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客户服务。同样,也只有在处于发展阶段、具有市场潜力和良好预期的行业,才会出现泡沫。
对于初创公司而言,泡沫其实是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因为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经过孵化与加速迅速壮大
但对投资者或企业个体来讲,要确保在涨潮时不被拉开距离,落潮后不被抛在岸上,需要高度谨慎,在泡沫中做好机遇与风险的平衡。
三、反思“下一个风口”
把自己当成猪到处追逐风口,显然是不行的,等你赶到,风已经过了。
所以,“下一个风口”开始泛滥。
几乎在任何场合,这都成为必然讨论到的话题,无论投资者,还是创业者,都在绞尽脑汁,猜想1年后、3年后、甚至5年后的产业趋势,然后以此为坐标,重新划定自己的投资领域或调整产品方向。
我赶不上现在的风口,就赶下一个,实在不行,再往前赶赶。
但这样真的就一定对吗?
“我从2000年回国到现在,这15年来时时都处在风口中,吹得我难受,各种各样的机会。让我焦虑的是什么能够不做,而不是还有哪些可以做。”李彦宏说,如果每个人都想着找捷径,其实也挺危险的。
中国足够大,所以不仅市场大,竞争也大,当你看到机会时,或许有人也看到了,甚至已经开始做了。
关键还是得回到根基,做能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的事情,或是能够坚持到底的事情。正如同BAT,自己的后花园都守得滴水不漏,到其他两家抢地盘都灰头土脸,既有竞争的原因,也是有自己的力量边界。
找到风并不难,但如果没有翅膀,即使被风吹到半天上,也一样要掉下来,反而更疼。
更何况,投资人是中国最精明的人群之一,他们已经在控制风险。没有靠谱的能力,没有坚持做好的耐力与决心,没有可持续盈利的前景,即使是再天花乱坠的概念,拿到钱的可能性也已经越来越小。
最后说一句,具体到互联网+的加号,它本来就代表了互联网走向实体,跟其他所有的行业结合。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风口。也可以说,已经到处都是风口。
要想飞,终究还得靠自己。
- 上一篇:德国蓝皮书:中国应借鉴德国工业4.0打造国家化创新系统 2015/5/28
- 下一篇:重庆打造千亿级机器人产业 2015/3/4